我们曾经对新内衣品牌的当下激战和出海battle有过详细的分析。彼时新老势力交手,新品牌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改造和流程优化,借力已经成熟的供应链优势脱颖而出。
如今在新消费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这批新内衣品牌,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。选择什么方向和路径,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站位的高度。
设计师之外的社会公共角色
1914年,第一款现代意义的文胸诞生,束缚女性三个多世纪的束身衣走下历史舞台。
1979年,运动内衣诞生,为女性走向竞技场,挑战自身极限扫清了一道障碍。
在漫长的女性内衣发展史中,女性对于自己的存在方式,已经有了愈加明确的主张。她们不再按照男性的好恶装扮自己,也不再因社会角色的要求束缚自己。尊重自己的存在、正视自己对自在和舒服的需求,而ubras的设计正是不断向这种主张迈进的过程。
复旦大学副教授、社会学家沈奕斐曾经在《透过性别看世界》里提到,女性的生存空间往往为压缩成仅有「家庭私域」的那一小块,这也决定了除家庭以外的工作、通勤、购物、娱乐等众多公共场合,女性的需求并未看见。
刻板的认知的存在,让女性需求常常被忽略。ubras的这波品牌升级里,就将女性放到了更具主体、自我意识的位置,甚至直接抛出了这样的议题:女性标准是什么,作为内衣品牌,能够为女性做什么。
这个概念比较新颖,倒不是因为在行业内首创了「利她设计师」的说法,而是品牌在自我定位为「商业规则之下玩家」的同时,更具备了自身作为社会公共性角色的自觉性和认同感。
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,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感知和行动,将品牌与大众的沟通语境和机制拉升到另一个维度。
02
安东尼加卢佐曾在《制造消费者》中提及新消费精神下的广告语言迭代。上世纪之初的品牌很容易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声音,向大众展示某种新产品中蕴藏的社会规则与标准,似乎只有你消费了这个产品,你才能融入某个群体并拥有该群体所对应的阶级感和荣耀感。
很多新消费品牌都习得这个道理,于是在品牌内涵中不断强调个人、自由、本真这些看似浪漫的关键词。尤其在贴身衣物这个领域,强调穿着体验中的自由、舒适,几乎成为了标配。
而这些对本原问题的追溯与探索,往往能将品牌推向更高更远的山巅。于是有了ubras创始人Concon的真实心路历程,品牌需要把内衣「晒」出来,需要把那些被忽视、被隐藏的女性贴身衣物困境展现出来,ubras也更需要真实、极致地做产品,试图最大化地消弭女性可能面临的尴尬与困境。
品牌升级的外部性效应
回到这部概念片的开始,ubras也有一组产品不断创新、不断升级的时间轴。从2018年开创无尺码内衣,到2019年提出软支撑文胸,以及2020年推出肌底衣,这和片尾文字描摹女性内衣的发展史过程,竟有了巧妙的重叠。
对这个问题的回答,彰显了一个商业品牌的精神内涵,也决定了其可能触及的天花板。
坦白讲,新内衣品牌发展到如今,产品本身的不断进化一定是品牌长期立住的核心,但品牌升级也同样重要。其一是从商业角度出发,品牌内涵的价值要义自然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,此外,从社会公共角色而言,品牌的社会责任感、公共事务参与感也同样重要。
它不能只是漫长女性内衣发展史的缩影,也不能只是女性自我主张的反射,它更应当是社会思潮的引领和传播者。只有这样,关于品牌的自我迭代和不断升级,才具备更强的内生驱动力。